请选择要充值的国家

【专栏】韩国民主主义的稳定性值得信赖的理由


12月14日,在首尔汝矣岛的韩国国会前,参加敦促弹劾总统尹锡悦烛光集会的民众手举应援棒庆祝尹锡悦弹劾案在国会上获得通过。 (图片来源:韩民族日报)


金敏亨 英国爱丁堡国际数理科学研究所所长

金敏亨 英国爱丁堡国际数理科学研究所所长

12月3日尹锡悦宣布紧急戒严后,反对示威的视频很快通过社交媒体传遍了世界。其中,特别引人关注的短视频中,有市民抓住靠近的军人并转身推开的场面。另外,还可以看到聚集在该场所的市民和军人没有伤害彼此的意图的手势。我认识的几个美国人看了那个视频后都不禁纷纷感叹。很多人猜测,如果是在美国,那个市民马上就会被枪杀。这次民主示威中出现的视频大体上都是这样的,虽然有许多人参与,但所有集会都井然有序,军队、警察和示威者之间很平和几乎没有出现肢体冲突。也有很多人说,在12月4日凌晨戒严迅速解除之前,普通军人的默默协助非常重要。在不是像此次的重大事件而是在日常治安中,韩国警察的暴力似乎也很少成为问题。相反,从德国数据公司Statista的资料来看,被美国警察射杀的人年均在1000人左右且已经持续多年(去年为1164人)。

无论是何种社会现象,都要留意很自信地宣称“正是因为这个”这一类的主张。在社会复杂系统内,实际上很难客观地调查现象之间的关系,而且很多人总是把符合自己成见的关系定性为因果关系,如果不满意,就会追问证据。但韩国社会此次给笔者留下的印象是,即使是在动荡的氛围和政治对立明显的情况下,韩国社会成员的相互信任本身就相当强。

这次戒严对在国外生活了40年、不熟悉韩国政治的笔者来说也是相当大的冲击。但坦率地说,除了解除戒严之前的几个小时外,在弹劾案通过之前,几乎没有担心过会发生严重的事情。12月7日第一次弹劾案作废后,笔者看到宣布很快就会再次提出弹劾案,于是笔者心里认为“那就没什么大问题了”。换言之,国民会解决好问题的“成见”从未有过动摇的理由。这当然是不负责任的态度,作为经常访问韩国进行学术活动的人,依靠别人的努力生活这一点,应该受到批评。但另一方面,在侨民眼中的韩国面貌可能比在社会内部经历时更加稳定。

虽然到处引用衡量民主主义的指标,但大部分政治学家都知道很难制定客观的尺度。英国时事杂志《经济学家》将60个问题归类为“选举程序和多元主义”、“政府职能”、“政治参与”、“政治文化”、“公民自由”五个类别,综合专家主观评价,得出“民主指标”。该指标显示,2023年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是挪威,韩国排在第22位。顺便说一句,英国排在第18位,美国排在第29位。此外,超出目前指标的民主主义稳定性当然也是关注对象,因为社会的现状是在各种压力的平衡中形成的。那么,就像科学地描述物质世界一样,这种社会平衡有多稳定非常重要。此次事件强烈暗示,其稳定性存在于普通政治指标中不容易出现的市民意识中。持有对立观点的人之间内在的信任和认为自己应该为国家的未来负责的参与精神,以及对法律程序的平均认识水平是这种稳定性的基础。

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意识到,无论住在哪里,领导人都有可能做出挑衅和奇怪的行为。哪个国家建立了成熟的市民文化,可以对这种政治动荡做出反应?例如,如果唐纳德·特朗普在美国引发社会骚乱,很多人对市民社会妥善应对的潜力表示怀疑。相比之下,过去的10天是让人对韩国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稳定民主主义充满信心的重要时期。

韩語原文:
https://www.hani.co.kr/arti/opinion/column/1173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