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康|kangl@sph.com.sg黎康上海特派员 黎康|kangl@sph.com.sg
截至今年1月1日, 已有19省每月最低工资达到2100元。图为河北省石家庄市一名环卫工人在清扫街道。 (新华社)
此前,北京、上海、河北、安徽等地已于2023年上调最低工资。综合来看,目前 月最低工资最高的地区为上海(2690元),位列前五的其他地区依次是江苏(2490元)和浙江(2490元)、北京(2420元)、深圳(2360元)。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余虹受访时指出,在目前 企业普遍不景气、盈利空间缩小的背景下,最低工资提高会增加企业经营负担。这些企业若因此减少雇佣员工,又会进一步影响就业市场。
上海一家企业咨询公司负责人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坦言,企业在最低薪水上调后,明显感觉到经营成本上升,尤其是为员工缴纳社保的压力非常大。
提高收入的对象首先包括公务员。彭博社上月底引述消息人士披露, 政府多年来首次为全国公务员加薪,许多公务员基本工资将调升至少500元。据路透社估算,这轮公务员加薪可在短期内为 经济注入120亿至200亿美元(162亿至270亿新元)。
余虹认为,从长远来看,提振消费真正要做的是制度性层面的工作,包括保解决民众在医疗、养老、教育方面的后顾之忧,他们才能有信心消费。
涨薪常被与刺激消费联系起来。 央行行长潘功胜上周在公开论坛上指出, 将从提高居民收入等方面发力,有效扩大消费。
此外,最低工资上调也令收入不稳定群体受益。 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常凯去年11月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指出,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可提升销售员、中介人员等在业绩低谷的待遇。
另两家受访民营企业则是通过减少招聘固定员工降低成本。只有在接到较大额订单时,才聘请临时工按件或按天计费。
另一方面,上调最低工资,也意味着企业用人成本增加。
低收入群体将迎来大范围薪水上调,19省最低工资标准已升至2100元(人民币,下同,340新元)以上。不过,受访学者指此举更多是为缩小贫富差距,对扩大内需、提振消费作用有限。
延伸阅读
据报将对金融央企员工全面限薪 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9万人民币 位居 第一
不过,余虹对上调最低工资可发挥的消费提振作用存疑。他指出,调高最低工资的主要作用是加强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障、缩小贫富差距。只有增加的收入被用于消费时,才有助于提振国内消费市场,不应“过度看待”。
同时,最低工资超过2000元的省市区数量也从2024年初的18个,增至今年的28个。本轮上调最低工资的省份中,涨幅最大的内蒙古以290元居首位,增长15.6%;吉林、重庆、黑龙江、湖北的涨幅也超过200元。
根据湖南省人社厅2023年发布的企业薪酬调查,批发与零售服务人员、道路客运服务员、环卫和安保人员中薪水最低的10%,平均月薪接近最低工资水平。
低收入群体被认为是拉动消费的下一个增长点。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多次提到,现阶段扩大消费的重点是中低收入阶层。
刘世锦认为, 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相当大程度已被释放,现在需要做的是把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释放出来。
他补充,短期提振消费更有效的是精准针对有消费意愿的特定群体,如解决年轻人的就业问题,缓解中产阶级的教育、医疗、买房压力,以及担心可能随时失业的不安全感。
学者:提振消费关键在制度建设
不过,在实际招聘过程中,仍有不少企业并未依据最低工资标准制定薪酬。记者查询几个招聘网站发现,在安徽、广西、河南等地,部分环卫工人岗位月薪介于1000至2000元,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上星期二(1月14日)在官网发布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截至今年1月1日, 每月最低工资至少2100元的省市区达19个,其中12个省市区的最低工资至少为2200元。
最低工资上调增加民企压力
最低工资上调看似只适用于低收入群体,但由于这项指标与其它待遇挂钩,它的上调也意味着加班费、社会保险缴纳基数等相应提高。
相关热词 经济消费薪水相关推荐特稿: 网民“反杀熟”对抗平台价格歧视“不去了,机票涨那么多,亏我那么任信你,天天看,越看越涨,辜负了我对你的期待。”过去几周, 社交平台小红书的评论区频繁出现类似贴文和留言。许多网民因不满机票价格太贵,试图通过“反向驯化”大数据,干扰算法迫使票价回落。一些网民还将账号伪装成新用户,以影响算法对其身份的判断。这种与大数据博弈的“反杀熟”举动引发网民广泛效仿,演变成一种集体抗议平台价格歧视的行为。所谓“杀熟”,指的是商业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的消费习惯,实施价格差异化,为熟客定制高于新用户的价格。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策略与政策系讲师徐乐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传统商家难以精准判断消费者的支付意愿,而今平台经济借助大数据和科技,韩咏红: 地方省市雄心勃勃的2025年增长目标若今年再不力挽狂澜、稳住态势, 来年的经济怕只会进一步走低,迟早会影响到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
教育部推出“寒假促就业”活动(北京综合讯)青年就业形势仍然严峻, 教育部要求各地高校这两个月开展“寒假促就业暖心行动”,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尽早就业。根据 教育部网站星期三(1月15日)发布的消息,2025届高校毕业生“寒假促就业暖心行动”将通过精准推送就业岗位、精细做好就业指导、精心开展就业帮扶、积极开展就业实习等举措,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寒假期间,官方将持续推出12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线上专场招聘活动。各地高校和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要积极鼓励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参加,开拓就业岗位资源的同时,也及时了解掌握毕业生求职进展和就业意愿,主动为毕业生发送就业信息。 教育部要求各地高校充分利用教育部相关资源为毕业
瑞银:美国最早今年第三季对华加征关税瑞银(UBS)亚洲经济研究主管及首席 经济师汪涛预计,美国最快将在今年第三季对华加征关税,这或将是今年对 经济影响最大的因素。汪涛星期二(1月14日)在一年一度的瑞银大中华研讨会上分析,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团队对各国都有加征关税的计划,其中对 加征的关税大概率今年开始实施。瑞银预计首批关税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实施,约四分之一 对美出口商品会受影响。她同时强调,加征关税的时间点、加征幅度和覆盖范围,以及中美关系是否会在两国元首对话后有所缓和,都有很多不确定性,“我觉得这些是对今年经济影响最大的因素。”汪涛随后接受彭博电视台访问时补充,相较于出口受创,加征关税对 企业支出的影响可能更为严重。在
三大金融监管机构员工据报将大幅减薪(北京路透电) 三大金融监管机构员工据报将大幅减薪,使他们的工资与其他公务员趋于一致。路透社星期二(1月14日)引述四名知情人士报道,从本月起, 央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 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员工总收入将削减约一半。据知情人士披露,这三大机构的部门主管都将减薪一半左右,级别低于他们的官员减薪40%,级别更高的官员则减薪60%。报道称,上述举措将弥合国家机关内部的薪酬差距。以一名证监会部门主管为例,减薪前的年薪介于30万至40万元(人民币,下同,5万6000至7万4000新元),几乎是其他国家机关公务员年薪的两倍。 2023年启动国务院机构改革,包括在银保监会基础上组建金监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