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要充值的国家

从“冰天雪地”到“金山银山”,北京“冰雪经济”热力足

北京延庆万科石京龙滑雪场内,雪友们手持雪杖、脚踩滑雪板,从雪道顶部风驰电掣而下,尽情享受雪中的速度与激情。

曾几何时,中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部分区域。伴随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和举办,冰雪运动在空间上实现“南展西扩东进”,在时间上从冬季走向四季,从小众走向大众,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北京作为世界唯一的“双奥之城”,立足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充分利用冬奥遗产,成为世界各地民众冰雪旅游休闲的热门打卡地,“冷资源”持续发挥“热效应”。

“我们南方没有雪,我很喜欢运动,比如冲浪,所以我就来玩,试一下滑雪。”来自广东的符玮麟已打卡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的多家滑雪场,并乐于在高级道上挑战自我,“沉浸在雪地上自由翱翔的刺激感和速度感时,我能够将所有烦恼抛诸脑后。”

2024年11月30日,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的万科石京龙滑雪场迎来开板首滑。图为滑雪爱好者拍照。李晓鹏摄

面对冰雪运动人气飙升,北京各大滑雪场持续提升“软硬件”水平。作为国内首家采用人工造雪的阳坡滑雪场,石京龙滑雪场在2024-2025雪季单独设立营地教学区、无障碍滑雪区、专业旗门训练道以及地形公园,聘请专业外教使用法语、俄语、英语等教学。

“石京龙滑雪场的人气很高,风景也很美,这里的雪质很好,人们也十分友善。”俄罗斯籍滑雪教练乔治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人在这里爱上冰雪运动。

“过往雪季每天都会有外国游客。”作为资深从业者,万科石京龙滑雪场总经理刘英凯对行业未来充满信心,“随着人们对冰雪的热爱和需求增加,滑雪客群年轻化、单板滑雪数量增加、雪具装备更新速度快、家庭休闲度假类型增多等新趋势凸显,冰雪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北京延庆奥林匹克园区,软硬件持续“上新”。这个雪季,北京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共开放10条雪道,包括适合零基础的大众体验区和高难度专业级赛道。尤其是“瑞雪大道”首次面向公众开放,雪道长度近2200米,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滑降项目的训练赛道,吸引一众滑雪“发烧友”挑战。

谈及冬奥场馆赛后再利用,北京国家高山滑雪有限公司赛事部副经理李新表示,通过举办国际雪联高山滑雪单板平行大回转世界杯延庆站比赛等一系列高水平冰雪赛事,园区不仅迎来世界各地的顶级运动员,也吸引了国内外冰雪爱好者“为一场赛事赴一座城”,为“冰雪+赛事+文旅”融合发展赋予了更多可能。

202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建成一批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高质量目的地,“冰雪丝路”等发展迈上新台阶。

北京努力打造“冰雪丝路”北京-河北支撑带,协同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北京市延庆区体育局副局长周舰表示,作为“冰雪丝路”的重要节点,京张两地实现冰雪产业的优势互补具备天然基础。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已初具规模,已经开发出了大众冰雪北京公开赛和京张冰钓赛、京张公路自行车等多项京张共同举办的赛事。

2025年1月4日晚,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军都山滑雪场内,市民来此滑雪度周末。图为市民在雪地上打卡拍照。中新社记者贾天勇摄

“未来,我们通过联合建设高端冰雪装备基地,打造全时全域冰雪体验产业体系,提升冰雪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共同筹办举办京津冀冰雪文旅体育活动,实现冰雪旅游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北京市延庆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周宝平称。

冰雪旅游与冰雪运动的火热,带动了冰雪制造用品的销售热度。2024冬博会期间,包括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内共计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个品牌参展。众多冰雪品牌齐聚,凸显了北京在冰雪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亚洲数据集团常务副总裁张莉用数据说话:从冰雪产业领域企业的注册数目来看,大概5年前新增1000多家,在2023年可以看到新增2000多家企业。我国冰雪产业相对来说基础比较薄弱,但却以一个快速的发展让全世界都惊艳了。

北京市体育局体育产业发展处副处长周洁指出,北京积极地发挥“双奥城市”的优势,依托“鸟巢”“水立方”和国家速滑馆等,举办了一系列的高水平赛事,同时也举办了百余场的各级各类的赛事活动,来积极推动冰雪消费和冰雪产业发展。

“北京计划到2025年,冰雪基础设施布局更加合理,冰雪赛会组织服务和运营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冰雪体育与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群众冰雪运动进一步普及与发展。”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完)

(来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