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要充值的国家

传统文化:正月二十“天穿日”,3件大事要做好

和平日报,2023年2月10日,一转眼,正月已经过去大半,过年的氛围也已经消散殆尽,人们又开始在忙碌的工作中继续生活了。而在古代,一直流传着“未出正月都是年”的说法,就是说只要还在正月里,过年的氛围就没有结束。这虽然是民间的老话,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正月里的每一

天都有不同的传统习俗。

就拿正月二十来说吧,这一天可是“天穿日”,也叫作“天穿节”、“补天节”,唯一一个女性主导的祭祀节日。来一起看看这一天的习俗文化吧。

文章图片1

正月二十“天穿日”

所谓“天穿日”,就是民间为了纪念女娲娘娘补天救人而设立的纪念日。别小看这个纪念日,这可是古代女性家庭地位提升的重要体现,因为这是唯一一个有家里女性进行的祭祀节日。主要流传于北方地区及客家地区,其中陕西、山西、河南地区传播最为广泛。

女娲,传说是造万物的圣母。“天穿日”这天,由于水神和火神大动干戈,导致支撑天地的“不周山”被撞毁,于是天塌地陷,整个人间陷入危难,女娲为了保护万物,于是炼五色石,以体为线补好天空,解救了人间,始人类得以安居。于是,人类为了纪念女娲娘娘的补天圣举,就出现了“天穿节”。

而关于“天穿日”的时间说法,各地略有不同,从正月初七到正月二十五都有人说是天穿节,但是民间最为流通的说法还是正月二十。据了解,在客家人眼里,“天穿节”非常重要,他们讲求这一天要祭神、游乐,不许工作。为此,这一天也被国家定为了全国客家日,被客家人当成了正式的习俗节日来庆祝。

文章图片2

天穿日做好3件大事

“天穿日”这天,民间有很多习俗活动,年轻人可能一无所知,但是老一辈人都知道,而且这一天按照传统,要做好3件大事,保证今年日子红红火火。

1、填粮仓

正月二十这天,村里人都会起个大早,在黎明时分就会在自家的门前、院子或者打谷场地,用自家的草木灰画出一个个谷仓,然后放上一点粮食。除此之外,也要往家里的粮仓填粮食,把家里的米罐子尽量填满,寓意今年五谷丰登,也是一种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的做法。

据悉,正月二十被人当成是“填仓节”的原因也是来自女娲补天,“天仓”、“添仓”演变为“填仓”。不过,真正的“填仓节”分为小填仓、大填仓。小填仓是在正月二十,大填仓是在正月二十五。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也就不再分大小了,而且加上正月二十是女娲补天的纪念日,于是就有了“天穿日”填粮仓的说法。

文章图片3

2、吃煎饼

正月二十吃的煎饼可不是平常见到的煎饼,而是由“五色面”为原料制作的,五色面是五种不同颜色的粮食磨成的面粉。然后,由家里的女性制成圆饼烙制而成,俗称“补天饼”。最后用红线系上煎饼,放在屋顶的上方,称为“补天漏”。就是为了纪念女娲补天,也是对女娲补天的一种效仿,寓意“屋无穿漏”。

文章图片4

3、不动针线

据了解,正月二十这天,家里的女性是不允许动针线的,因为这天做针线活时,会戳破布料,寓意戳破天际,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而且这一天还是粮仓之神出现的日子,很容易戳瞎仓神的眼睛,导致自家的粮仓无神灵保护,所以民间忌讳这天动针线。

除此之外,有些地方还认为,这天是女性地位提升的表现,如果再去干针线活,就意味着自己这辈子都是劳碌命,很难翻身,所以为了自己以后生活得更好,这一天,女性尽量不要动针线了。

文章图片5

总之,“天穿日”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也有很多的民俗活动,是中国多元文化的一种表现,需要被记住和传承,尤其是老一辈人要多跟晚辈讲讲这些节日的传说,让这些老传统能够永久的流传下去。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说的关于农村正月二十的习俗问题呢,话说,你知道“天穿节”吗?你们村正月二十都有哪些传统活动?你觉得天穿节要做什么呢?可以留言、评论,跟大家试说说你的看法。

(雨林编辑,来源: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