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要充值的国家

历史回顾: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政治关系的历史发展 (六)

和平日报,3月13日。两国经贸互补促进了政治互信

  经贸往来在两国的政治交流中是重中之重的课题。两个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中国占有资金、技术、高科技和巨大市场的优势,但缺乏自然资源、能源和海外市场。印尼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但缺乏资金、技术、高科技和出口市场。从两国签订的多项经贸和谅解备忘录来看,说明两国经贸的确存在互补性空间,能达到互利互惠的目的。目前,中国主要向印尼出口电器、电子设备、机械设备、家居用品、纺织品和摩托车,而印尼主要向中国出口原油、天然气、棕榈油、纸张、纸浆和木材等。[33]

  两国复交后,双边贸易不断发展,经济合作前景广阔。1990年双边贸易额仅为11.8亿美元,2003年突破了100亿美元,2004年达到130亿美元,今年1至5月份,贸易额增长了3%,达到67亿美元,未来三年有望超过200亿美元。目前,中国已经是印尼的第4大贸易伙伴,而印尼则是中国的第18大贸易伙伴。双方相互投资不断增加,技术合作逐步加强。截至2003年3月,中方共批准印尼来华投资项目970个,协议投资金额20.24亿美元。中方在印尼设立非贸易型合资、合营企业60家,投资总额2.7亿美元。2002年,两国有关部门签署了中方向印尼提供4亿美元优惠出口信贷协议、福建液化天然气项目资源采购协议。两国已在核能、遥感、激光、通讯、农业、林木良种培育、环保、地震、统计技术、采矿等领域,开展了具体项目的合作。

  (五)中国对印尼的友好援助加深了两国友谊

  1998年印尼遭受金融危机的严重打击,中国政府向印尼提供了3亿美元的贷款援助,并无偿援助300万美元用于购买印尼急需的药物。针对印尼遭受自然灾害,粮食歉收,中国政府向印尼政府提供2亿美元的卖方出口信贷,用于购买粮食。1999年瓦希德总统访华时,中国和印尼政府达成双边协议,中国政府向印尼提供4000万元人民币的无偿物资援助。2001年中国政府又向印尼提供了1350万美元出口信贷,帮助东加里曼丹省建设化肥项目。此外,当印尼遭受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时候,中国政府还两次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印尼灾区人民提供了数万美元的援助。

  2004年底苏门答腊北部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和海啸后,中国政府向印尼提供了2亿元人民币的援助,派出了近100人的医疗救援队,中国社会各界也踊跃捐款捐物总价值达1亿多元人民币,展开了一场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国际救援行动。2005年4月21日,为帮助印尼开展尼亚斯岛的地震救灾工作,中国政府决定在已向印尼提供50万美元现汇援助的基础上,再提供总价值200万美元的现汇和物资援助。为把救灾物资尽快交付印尼,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决定用专机给印尼带来救灾急需的一批物资。中国的无私援助是对盟友的必要支持,同时也是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体现。(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