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 2021年10月25日,20世纪70年代,印尼方面经香港总领事馆联系,到澳门看望司徒眉生的官方人士逐渐多了起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老朋友马利克( Adam Malik )当了外交部长。
他们也是日惹往玛琅的火车上相识的,后来成了莫逆之交。马利克在万隆会议上认识了周总理,并对周总理一直怀有敬佩和友好的感情。从1970年10月起,马利克经常取道香港往世界各地。
1971年4月22日,马利克第一次到香港约见司徒眉生,在场的有印尼驻联合国代表卡米尔,他也是司徒的老朋友。
这次会面,马利克介绍了印尼政府对外政策与自己想法的矛盾,以及联合国各国对中国代表权的多种提案;他要司徒到北京一趟,摸摸底。司徒眉生感到这是一件对中国、对历史都有重大意义的大事,他答应帮忙。会面后,他写了一封信托澳门“南光公司”负责人转到北京;并表示如有需要,他随时可以赴京面谈。但北京迟迟没有答复。
9月8日,离26届联大开幕还有12天,马利克担任联大主席已成定局,他又特意经香港停留,约司徒眉生密谈。马利克再次表示,他想在中国席位问题上有所作为,为了便於掌握分寸,他委托司徒了解中国政府的具体想法。司徒眉生非常赞赏马利克的态度,希望他利用联大主席的有利地位,见机行事,创建奇迹,留名青史。
随后,司徒眉生马上向北京反映,北京请他立即赴京。9月25日,周总理办公室负责外交事务的罗青长副主任来同他见面,说是周总理派他来的。并说:周总理感谢马利克一片好意。至于中国的立场,已在8月20日外交部声明里阐明了;可将声明的英文稿传给马利克,希望他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予帮助,“但不必勉为其难”。司徒眉生遵嘱转告了马利克。几个月后,他才知道北京发生“9·13”林彪事件,周总理正在忙於应对紧急情况。
1971年10月25日(北京时间26日),中国问题的投票开始了。以美国为首的反对派采取各种手段,千方百计阻挠通过支持中国的23国提案。而身为联合国大会主席的马利克,敢於和其政府的态度相左,充分利用大会主席的权限,引导大会投票程序朝着有利中国的方向发展,并一槌定音宣布投票结果: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和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
会场上响起一片雷呜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事后,周总理在一次外事会议上讲话时说:“不要忘记一槌定音的马利克先生。”
(雨林编辑,来源: 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