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 9月3日,台湾中元节的民俗文化活動源自於清代,在中元節的普渡後,會將祭祀的供品提供民眾搶奪,或有一說是為了嚇退流連忘返的鬼魂,稱為「搶孤」。
抢孤是一种庙会活动。通常在每年的夏季举行。台湾部分民间在中元普渡后,会将祭祀的供品提供民众抢夺,称为「抢孤」。一种说法是为了与孤魂野鬼抢夺祭品,另一种说法是为了吓退流连忘返的鬼魂。
頭城搶孤是臺灣規模最大的搶孤活動,也為宜蘭縣傳統農曆七月之民間重要活動之一。高聳參天的搶孤棚,是以福杉製成的棚柱,高約十一公尺,寬約八公尺;其上再以約七、八丈高的青竹編紮成為孤棧;棧上綁繫包含魷魚、肉粽、米粉、肉、魚…等多樣食品。參賽隊伍必須以疊羅漢方式,才能攀上塗滿牛油的棚柱及孤棧,在攀登過程中所割下的食品則丟下棚架供棚下觀眾撿拾,取下棧尾的順風旗才算奪標。
另外還有水燈遊街之老街巡禮、鬼門關閉前一天之竹安河口放水燈、北管鬥陣…等活動,內容包羅萬象。
從七月一日中元鬼門開的第一天,至七月底鬼門關閉的搶孤,為期一個月,除了紀念篳路藍縷的開蘭先賢,更結合豐富的宗教傳統與民俗文化活動等。(雨林编辑,来源:宜蘭縣頭城鎮中元祭典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