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 2021年3月31日。
他——一位极普通的归侨,却有着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凭借着这种强烈愿望,他排除困难,回到祖国!
他——一位普通的公民,靠着坚定的信念,在逆境中战胜了生活的磨难。
他——一位普通的职工,借助着公正司法的制度,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他——就是印尼归侨蔡明养。
惊叹:居然与单位对簿公堂
蔡明养怎么也没想到,回国四十几年,居然会与安置、教育自己的单位对簿公堂!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1995年,蔡明养所在的单位——侨星公司向厦门市住宅总公司购买43套统建房,与此同时在职工中集资自建24套公有住房,两种房源作为职工福利分配给职工。
对于广大职工来说,这本是件喜事。分房时,侨星公司制定了《职工住房评售实施方案》,并发布了6个《公告》,承诺:两种房源今后统一按厦门市房改政策规定出售给职工。
分房抽签时,蔡明养抽了一套三房一厅的统建房,购房款早在集资自建公房时就预交了。1999年9月,侨星公司在为职工办理房产证时,突然违背分房时的承诺,要入住统建房的职工按厦门市统建房政策交足房款,否则不办理房产证。这一变卦引起入住统建房的43户人家的强烈不满,要求单位兑现分房时的承诺,遭到单位拒绝。
司法是公正的!靠着这个信心,蔡明养于2003年一纸诉状将侨星公司告上法庭,同年12月18日,一审判决,侨星公司败诉。侨星公司不服,同年12月28日,上诉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2004年4月15日,市中院做出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第二次官司,蔡明养更是没有想到。1960年,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派生出一个特殊单位,叫安置教育归侨生产基地。全国侨办企业定性,都是“带事业性质的企业。”职工工资享受国家事业工资政策。这一政策一直延续到现在。
1999年12月之前退休职工均按事业单位办理退休,享受事业标准退休金。然而,2001年9月,侨星公司突然将所有享受事业待遇的退休职工改按企业标准发放退休金,2000年以后退休的全部改按企业待遇办理退休,且以1997年的个人档案工资作为退休基数计算企业标准工资。显然,侨星公司严重侵害了退休职工的合法权利,损害了退休职工的切身利益,也违背了2003年经职代会通过的《职工分流方案》和《方案说明》的“退休人员享受事业工资待遇”的承诺,引起400多名退休职工(其中85%为归侨侨眷)的强烈不满,纷纷上书各级领导,请求通过行政渠道还退休职工公道。
在多次努力无果的情况下,蔡明养与22名退休老人于2005年5月向厦门市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委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公正的裁决。侨星公司不服,向思明区人民法院起诉。经过近半年的调查,取证,一审做出驳回侨星公司诉求的判决,侨星公司再次不服,上诉至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中院经过9个月的审理后,于2007年3月2日做出终审判决:侨星公司败诉!
两场官司,既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帮助了自己的同事,蔡明养因此得到了更多人的尊敬。
欣慰:排除困难回到祖国
蔡明养1941年出生在印度尼西亚泗水一个华侨家里,兄弟姐妹八个,是第四代华裔,祖籍福建省安溪县。从小受父辈影响,蔡明养只认中国是他的祖国,安溪是他的家乡。他在泗水侨光中学完成初中课程,后因国籍问题而被中华中学拒之于高中门外,只能屈从到印尼Sekolah Teknik Eelectro Radio 就读,学的是无线电专业。1960年毕业。
在校期间,他和一些玩得来的华侨子女都是向往新中国,胸怀一颗学一门热门技术回国建设新中国的热血青年,1960年高中毕业就相约向中国驻泗水领事馆申请,表明回国继续深造的意愿。
领事馆的工作人员说:“回国求学,学历要达到中文高中程度。眼下,你们的文化程度国内是不承认的。”为了实现自己回国的愿望,他们又结伴向中华中学“求情”,获准后重读中文高中,1963年完成高中全部课程。拿到毕业文凭,立即赶到领事馆,再次申请回国。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动员他们留在印尼。但至高无尚的社会主义理想,让他们的决心已定,经过再次的努力,领事馆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得到了这个消息,蔡明养甭提多高兴了,恨不得第二天就启程,真可谓归心似箭!1964年8月8日,蔡明养和1000多名印尼华侨学生告别父母,搭乘光华轮船,经过5天海上航行,于8月13日抵达日思夜盼的祖国黄浦港。轮船靠岸,举目望见港口飘扬的鲜艳的五星红旗,听着高音喇叭播放着雄壮的《歌唱祖国》时,他们高兴得热泪盈眶,列队站在船头大声疾呼:“祖国,我回来了!”
成长:在厦啤当上工程师
在广东省侨办热情接待下,这批华侨学生根据各自志愿被分配到北京、广州和集美华侨补习学校。蔡明养在集美补校学习一年后参加高考,可惜没有被录取。时值党中央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参加农村建设。蔡明养积极响应,坚决要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1965年,蔡明养和集美侨校一批有志归侨知识青年唱着“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浩浩荡荡踏上征途,到连江县长龙华侨农场安家落户,开始新的生活。
长龙华侨农场地处闽北穷山僻岭,长年浓雾缠绕山间,生活条件很艰苦,但这里的自然环境却适合种植绿茶,发展绿茶生产。
在长龙农场,蔡明养扎根19年,因为思想进步,工作表现积极,他先后当过农场民兵连长兼保卫工作、农场小学教师、农场工交股长,负责为茶厂安装自动化生产线,促进茶叶发展、筹办电子厂对讲机 。1984年奉调福州华侨二塑任设备科副科长。1985年厦门华侨啤酒厂刚投产,需要一批技术骨干,他奉调到这个厂设备科,分管仪器仪表等工作。为了发展啤酒生产,厂里安装微机控制发酵系统,他负责微技控制技术工作,使厦门华侨啤酒厂在厦门地区成为最早实现微技控制啤酒生产的厂家,为提高啤酒产品产量和质量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蔡明养实现了他回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初衷,也因此获得名符其实的工程师职称。
蔡明养是个勤学习、善于接受新的科学技术的人,当电脑技术应用在产业化生产时,他很快就掌握了这门技术,且颇有名气。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厦门石油系统拟将电脑应用到加油站,这在当时,只能依赖境外技术。厦门石油公司从香港朋友那里得悉蔡明养有这门技术,聘请蔡明养负责为全市石油加油站安装并调试电脑控制设备,为厦门石油加油站迈向高科技自动化做出一定贡献,他的名字也因此在厦门乃至福建省石油系统出了名。
磨砺:历史浩劫中仍追求技术进步
蔡明养在长龙华侨农场有段不堪回首的往事:1971年在那场史无前例的劫难中,他一夜之间莫名其妙从负责保卫工作变成“反革命”,同时被投进牛棚,白天由“造反派”监督劳动,晚上站台挨批斗,人身自由完全被剥夺!那时,蔡明养的妻子正怀孕,不仅无人照顾,反而被要求与他离婚,划清界线。政治压迫使这位可怜的准妈妈终日以泪洗面,极度悲痛中流产了!可在那没有人性只有派性的年代里,即使因此也未能让蔡明养知道家里发生的一切!了解蔡明养的人,生怕引火烧身,避而远之。直到林彪事件发生后,蔡明养才被从牛棚放出来。
在牛棚里,自己是不是反革命,蔡明养心知肚明。他相信党,相信广大群众,是这个信念支撑着他活下来!他头脑十分清醒:我不能白白浪费时间,必须加紧学习,充实自己的科学理论,特别是“释放”在家等待处理的那段时间,他做了两件事:一是步行为雪洗冤案奔波,一年时间步行长龙、连江县城往返50多趟,几乎每周一趟,行程2000多公里,他的举动感动了连江县委,本着实事求是精神,连江县落实政策办公室为他主持公道,1975年他的反革命案彻底平反;二是购买大量科技书籍,接受国内外先进科技信息,充实自己。
宽容:赢得更多朋友
冤案平反后,蔡明养以包容宽恕的心态面对所有批他、斗他、打他、冤枉他的人。有些好心人见他与“仇人”和好如初,不可思议,提醒他,别忘了伤疤!蔡明养总是心平气静,面带微笑地说,“过去,他们伤害我,如果我怀恨他们也去伤害他们,这样没完没了,有啥意思,毕竟是人民内部矛盾嘛!我现在包容、宽恕他们,就等于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现在,有些当年置他于“反革命”死地的人,有的获准去境外定居,有的到各地谋求发展,有的尚在长龙生活,见面有说有笑,从不提当年,有的甚至将他当至交好友。“解放”后的蔡明养,先后奉调福州、厦门工作,兴许是他好客的缘故,家里每年都要接待一拨一拨的客人,有境外来的,有“长龙”来的,有老“长龙”职工的,其中不乏当年的“仇人”,奇怪的是,他们都喜欢吃住在蔡明养家,就是睡地板也心甘情愿,不是他们吃住不起宾馆,而是受人间一片真诚的驱使!正因为蔡明养的宽容大度,使他的朋友遍天下。
蔡明养还是一个热心助人的人。长龙华侨农场各生产队和周边农民以及驻地部队,因地处偏远山区,离县城20多公里,交通不便。有时,他们的收音机、收录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出故障,有求于他,蔡明养总是免费维修,有时还要贴零件钱。有的职工执意要付工钱,有的要送礼,都被他婉言拒收。有的职工见他要照顾坐月子的妻子,要做家务,要为孩子洗尿布,带孩子上幼儿园,还要帮人修电器,过意不去,就主动上门帮他做家务。就他这门技术,在当时,要是他私心点,早就发了!但蔡明养心里明白:职工收入低,农民还很穷,能为他们做点事,减少他们的负担,是积德,更让人心安理得。蔡明养做好事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谁家电器出故障有求于他,二话没说,拿起修理工具就出发,照样分文不收。
晚年:幸福甜蜜
蔡明养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一对儿女对他孝顺有加。退休后的他,生活丰富多彩,打羽毛球、钓鱼、摄影、旅游是他的首选,平日里在家听音乐、玩电脑、陪夫人到海边散步或漫步在社区绿树成荫的小道上,尽情享受人间天伦之乐。街道、居委会有事要他帮忙,总是乐意接受。
回国43年,有甜蜜幸福,也有心酸苦辣,即使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他对自己依然充满信心,对自己选择回国,无怨无悔!
(雨林编辑,来源:厦门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