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 2021年5月8日,原贵州省财政学校高级讲师、印尼归侨陈慕兰,1941年秋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一个贫苦华侨家庭,自幼受到爱国爱乡的华文教育。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就读于传承中华文化、传授爱国主义思想的亲大陆、亲共的进步学校,特别是初中和高中我就读于李善基、张国基先生等著名爱国先辈创办的印尼雅加达中华中学,接受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校训“公诚勤朴”的熏陶下,立志为公、忠诚纯洁、一生勤朴,立志毕业后回国升学,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1959年7月高三那年,我已做好回国深造、投身祖国建设事业的准备,可是在我未念完高三上半学期的时候,由于印尼的右派势力又一次掀起的迫害华侨的浪潮,对华侨加剧迫害,展开全面驱赶华侨的暴行,制造了令人震惊的“芝马墟流血事件”,处于水深火热的广大华侨喊出了“祖国救救我们的心声”。
此前此后,中国政府和我国驻印尼使领馆多次提出严正交涉。印尼反华势力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义愤,中国政府郑重做出了派船接侨的决定,大批印尼各地难侨等待安排回国出现了高潮。我和几位同学被学校推荐去协助我使领馆的遣侨和处理侨民的双重国籍问题,致使我没能念完高三,如愿和同班的同学们一起回国。
直到遣侨工作告一段落后,才于1960年7月由我驻雅加达总领事馆保送回国升学,并被安排到贵州大学数学系深造,为实现我的理想走上了充电阶段。1964年秋,大学毕业,我服从分配来到贵州省财政学校任教。自此,我走上了三尺讲台。
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我该正式退休的时候了,可是当时正处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时期,由于工作需要,经省人事厅批准,我推迟退休。直到2006年春,在小小的三尺讲台上,我努力耕耘了42个春秋才正式走下了讲台,心安理得地安渡晚年。我可以对培育了我的老师和帮助过我的同学说:“我实现了我的理想,我为祖国建设事业贡献了力量!”
42年里,我完成了本校数学课及江西财经学院贵阳函授中心站、上海财经大学贵阳函授站的高等数学课教学。听过我的课并接受过我的教导的学生成千上万,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先后成为我省财政、税务、银行等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为我省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20世纪70年代,为提高中专教学质量,在省教育厅指导下,成立了贵州省中专教育学会,贵州省中专数学教研会,我被推选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组织校际教研和学术交流活动。期间还参与编写了由贵州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微积分解题思路》;主审了由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财经类中专通用教材《数学》;担任贵州省中专自学考试大纲及中专数学自学参考书,由贵州省自学考试办公室内部出版,为我省中专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我的努力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和上级领导的肯定,1981年9月、1987年11月分别晋升为数学讲师和高级讲师;多次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受到省财贸系统的表彰;1986年教师节前夕,被评为贵州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受到贵州省人民政府的表彰;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之际,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获得国家教委和人事部及中华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的优秀教师奖章;1994年-1996年连续三年年终考核为“优秀”,得到晋升一级工资的奖励。
虽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和其他归侨同学类似,受到过歧视,受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待遇,但始终没有动摇过我回国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初衷。回首往事,所有这一切,我无怨无悔。我感谢祖国对我的培育,感谢贵州省侨办、省侨联从各方面给予我们这些赴黔印尼归侨在诸多方面的关怀和照顾,感谢三尺讲台,四十二个春秋给了我报效祖国的舞台。
(雨林编辑,来源:贵州省归国华侨联欢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