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要充值的国家

归侨故事:回忆旧时光!老照片见证漳州双第农场历史变迁

和平日报, 12月9日,蒙眼敲锣、爬抹油的树抢奖品、足球比赛……眼前这几张老照片,呈现出双第华侨农场文化娱乐活动的蓬勃兴旺。日前,双第农场正着手修葺双第侨史馆,工作人员收集了不少记录双第农场变迁的老照片。

  双第华侨农场的青少年有着喜爱文艺体育活动的传统,自华侨农场成立后,在归侨们的带动下,文化娱乐活动更是得到蓬勃发展,每个生产大队都成立了文艺小分队,利用农闲、业余时间自演自乐,其乐无穷,每逢重大节日都举办文艺汇演。

  “每至游园时,双第农场总是热闹非凡,但其中最热闹的活动就要数蒙眼敲锣和徒手爬抹油的树抢奖品了。人们手里握着一把小棒槌,蒙上眼,在原地转五圈,接着走到距离自己5米的地方敲响锣或鼓,敲到了便是获胜。之所以说它‘热闹’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在转完圈之后,走路都已颠来倒去,失去平衡,活脱脱像个喝醉的人,惹得观众嬉笑不已。而参加徒手爬抹油的树抢奖品的活动也非常有趣,每个人神情坚定,眼睛直视树上的奖品,手脚并用地爬上树,可是无奈树上抹了油,每个人求而不得,好不容易向上爬了一点,又滑落下来,但是却越挫越勇,直至体力耗尽才罢休。”双第农场印尼华侨陈大妈忆起往昔的日子,脸上满是笑容。

  当时农场党政两委大力扶持华侨农场文体活动。1963年,农场成立流动电影队,深入各生产大队,甚至附近农民村子进行演出。1970年,各个管理区设立了群众性的阅览室,可供阅读的书报达200余种,在丰富场员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中发挥了一定的社会作用。1981年,兴建位于全场中心地带、毗邻公路旁的能容纳1320人的双第华侨农场电影院(面积2150平方米),它既是电影院也是农场的礼堂,院内设有藏书近万册的图书馆,成为农场的文体活动中心。

“舞蹈是农场群众所喜爱的一种表演艺术,农场的印尼舞蹈等东南亚舞蹈以及印尼乐队在漳州地区享有一定声誉,曾多次组织到外地参加演出,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既加强了双第与外界的交流,又提高了双第的知名度。”双第华侨农场党委书记庄立新介绍说。那个时候小学还把舞蹈纳入教学中,农场也经常组织一些文体活动,比如歌唱表演、弹唱表演等。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双第华侨农场足球活动的鼎盛时期,每年的五一劳动节、国庆节或新年元旦,农场都举办羽毛球、足球、篮球等球赛。 “1979年农场的小学生足球队还获得龙溪地区第一名,福建省赛第三名的好成绩。”庄立新说。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农场的体育活动仍坚持下去,但在比赛的人数、赛制、组队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举办方式也由过去农场一家独办变为农场与社会力量联办等形式。

(雨林编辑,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