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 2021年10月6日,近日,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週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了他新的攝影集《時代的記憶》,翁乃強用影像和大家一起回味這段共同前行的歲月。
這本厚重的攝影集收錄他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在全國各地拍攝創作的240幅紀實攝影作品。他的鏡頭裡留下了時代的足跡,反映出國家與人民生活的美好與進步。其中有恢復高考、乒乓外交、建設北大荒、開發海南島等等珍貴的時代影像。許多作品都是第一次和讀者見面,這每一幅攝影作品都體現出記錄時代,真實自然的創作特點。
翁乃強先生的紀實攝影作品用影像喚醒我們對時代的記憶。為此,它再一次提醒攝影人:記錄時代是紀實攝影人永遠的追求!
一、記錄時代,實事求是。翁乃強常說:「記錄時代是我的追求。」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我們從他大量的紀實攝影作品中深刻感受到這一點。那些照片都是和時代同脈搏共呼吸的佳作,記錄中國翻天覆地變化的歷程。他的影像自然生動,淳樸自然。
翁乃強攝影風格的形成,是從他早年的油畫創作開始的。他是一名印尼歸國華僑,青少年時代就受到印尼著名畫家李曼峰的影響,回國後在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進行學習深造,受到著名油畫家艾中信、韋啟美等一大批名家的諄諄教導,他紮根現實生活,為時代而創作。他早年在海南島興隆華僑農場創作的《開荒之歌》油畫作品就是一個例子。他體會到:藝術創作要融入生活,要真正地去了解生活,要實事求是,不要自己去想象甚至去擺佈。翁乃強說:「我們在創作過程中不能為了追求形式去創造內容,脫離內容的形式是空洞的。」因此,我們看他早期的攝影作品不僅基本功紮實,而且每一組作品都和時代聯絡得相當緊密,幾乎沒有缺席那幾十年裡在中國發生的各種重大事件。
從這些作品裡我們看到,不僅有《乒乓外交》《慶祝「兩彈一星」試驗成功》《毛主席紀念堂雕塑創作》《1977年恢復高考》《中國女排實現「五連冠」》等等重大題材,還有《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場全國運動會——第4屆全運會》《西塘小鎮——水鄉人們的生活》《時代快遞員——充滿為人民服務精神的「揹簍商店」》這樣一些作品。這些作品現在讀來仍然栩栩如生,具有很強的時代感。
二、現場抓拍,不強加於人。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之初,筆者有幸陪同翁乃強老師在海南省內城市和鄉村進行採訪創作,親眼目睹他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認真細緻的創作態度。在任何場所他都是採取自然抓拍為主,從不導演擺佈,且為人親和,不強人所難,能用各種方法與被攝者拉近距離。
1950年5月1日海南島解放以後,一直作為國防前哨,「開發建設和守衛寶島」是那些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防衛,鞏固海南」深入民心。翁乃強在《時代的記憶》這本攝影集裡,也收錄了他上世紀70年代在海南島內拍攝的多幅紀實攝影作品,留下那個年代珍貴的印記。他的作品《堅強、向上的戰鬥精神——海南島民兵》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另外還有表現割膠能手,黎族群眾勞動和生活這樣的一些畫面。有一幅拍攝於上世紀60年代三亞海邊的攝影作品讓筆者思緒萬千:在密集靠港的漁船岸邊,有一位挑著葫蘆罐和農產品的黎族婦女正在海邊行走,那是物資匱乏的年代,山民以物易物的印證。
《冬儲大白菜》和《送溫暖》這兩組作品也讓人印象深刻。20世紀60年代,北方的大白菜都是定量、定點供應,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常常看到堆放在路邊和窗臺、室外的大白菜,人們排著長隊在購買大白菜,熱火朝天的搬菜、碼菜、晾菜成為一景。《送溫暖》拍攝的也是60年代城市煤廠的制煤、運煤、搬煤的場景。現如今家家戶戶都用上方便的天燃氣爐,新一代人是不會體驗這種艱辛的,只有影像喚醒國人幾代人的時代記憶。
三、勇於實踐,求真務實。翁乃強是一位印尼歸僑,自從踏上祖國的土地,他就立志做求真務實的奮鬥者。自從有幸進入《人民中國》雜誌社成為一名攝影記者,這成了他人生的重大轉折點。為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成長曆史,他曾跟隨著青年學生一起重走長征路,採訪紅軍老戰士,接受革命傳統的再教育。他還跟隨北京知青到北大荒體驗生活,同樣拍攝了許多珍貴的照片,《從北大荒到北大倉》就是這樣創作出來的。改革開放以後,他拍攝了許多這一時期重要的歷史照片。其中《知識改變命運——1977年恢復高考》就是國內各媒體使用率最高的一組紀實攝影作品。同樣《海上花木蘭——獐子島「三八號」漁船》《「愚公移山」——太行山腳下的農田水利建設》《巾幗不讓鬚眉——河南輝縣「石姑娘隊」》也是翁乃強努力實踐,求真務實的成果。
四、光影證史,時代記憶。在新中國龐大的紀實攝影隊伍裡,也湧現了許多有責任,敢擔當,用光影見證歷史的優秀紀實攝影家們。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王文瀾、朱憲民、王玉文、侯賀良、焦波、黑明、胡武功、於德水、解海龍、楊麾等等。解海龍說:「現在,回過頭來看自己的職業生涯。我覺得,深入群眾,把鏡頭對準人民,對準那些大時代下需要我們幫助的小人物,是任何藝術家和攝影師都應有的大情懷。」
2013年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了《紀錄時代是我的追求——翁乃強捐贈作品展》,這次展覽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翁乃強無私地把幾萬張底片和140張無酸裝裱收藏級照片全部捐贈給中央美術學院圖書館儲存和整理。而後他又把70多張作品原底片贈與國家博物館收藏,在接收他的作品時工作人員說:「您的作品不僅是記錄,更是文物」。從這一點,我們也可以感受到紀實攝影作品記錄時代的無限價值。
讀翁乃強紀實攝影作品讓筆者體會到,影像能喚醒時代的記憶,緊跟時代,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永遠是紀實攝影人不變的追求和永恆的主題。不僅是對著名紀實攝影家翁乃強們如此,對年輕一代的紀實攝影師們更是要努力奮鬥的目標。
(雨林编辑, 来源:紀實攝影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