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1 月17日,20世纪40—60年代,在印度尼西亚政坛上活跃着一位杰出的华裔代表和华族领袖:他热爱祖国印度尼西亚,始终支持被动制国籍法;他反对殖民主义,向往建立没有种族歧视的国家;他捍卫华族利益,提倡民族自然融合,并为推动中国和印尼两国关系友好发展而不懈努力。他就是印度尼西亚著名的国务活动家、政治家、思想家萧玉灿先生。
萧玉灿先生1914年3月出生于印度尼西亚泗水。曾在欧洲小学和荷兰中学读书,后因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他不能继续升学,便到当时著名的《太阳报》当记者。日本占领印尼时期,萧玉灿转到玛琅居住并积极参加独立斗争运动。印尼独立后,担任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华人少数民族代表,其后在第一、二届沙里夫丁内阁担任少数民族事务部长。1954年,他组织成立印度尼西亚国籍协商会,担任主席。印尼全国普选中,当选为国会议员和制宪议会议员。1981年在荷兰莱顿大学发表演讲时心脏病发作病逝,享年67岁。
萧玉灿很早就认识到民族自然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954年3月他与印尼土生华人各派代表在雅加达创立了印度尼西亚国籍协商会,并出任该会主席,主张自然融合,反对强迫全面同化。1964年萧玉灿在接受《忠诚报》记者采访时曾说到:“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唤醒人们的觉悟、理解、愿望和勇气……想借口‘换名改姓’、‘通婚’、‘与原住民实行合作’来解决‘全面同化’问题,解释华裔公民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合理现象,解决阶级矛盾,是不可能的。”
1955年4月,举世瞩目的第一次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4月22日,中印尼两国签订了《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26日深夜,萧玉灿拜见周总理,详细阐述了印尼制定国籍法的演变过程和他们对刚签订的关于双重国籍问题条约所持的不同意见,并进一步向周总理阐述了印尼政府和各政党,特别是广大华裔华侨对条约的意见和看法。周总理对萧玉灿阐述的意见很重视,答应将就他们的疑虑问题同印尼磋商,设法予以解决。6月3日,周总理同应邀访华的阿里总理就两国“双重国籍”问题再次进行磋商,萧玉灿的意见最终以“换文”的形式补充到《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当中,“换文强调”:在同时具有双重国籍的人当中,有一类人根据印尼政府的意见,由于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证明他们已经不言而喻地放弃了中国国籍,可以被认为只具有一种国籍。属于这一类的人,就不需要按照双重国籍条约的规定选择国籍。“换文”还明确规定:条约20年期满后,已经根据条约选择了国籍的人,无须再进行国籍选择。至此,印尼近300万华裔的双重国籍问题基本解决。
萧玉灿在关键时刻对中印尼双重国籍条约提出修改意见,使条约得以顺利实施,并对日后中国与菲、马、泰等国顺利解决双重国籍问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