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 2021年10月11日,雅加达两家开业近百年的中华料理餐厅,一直以其特色的菜品及不变的美味而闻名。疫情期间他们情况如何?
在雅加达各个小巷里,藏有许多拥有近百年历史的老餐厅,他们将最初的食谱代代传承下来,保持了最初的味道。疫情期间,他们是如何坚持下来,又是如何度过难关?
由一对中国夫妇南下并于1947年在雅加达成立的‘帕南’餐厅,至今已传至第二代,餐厅将最初的食谱沿用至今,不变的经典口味深受民众的喜爱。疫情期间,虽不能堂食对生意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源源不断的外卖定单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餐厅的运营。
餐厅老板 Kusni Supriyatini说,自丈夫因病去世后,起初接管餐厅有些困难,压力也较大,万幸的是作为家族企业,她获得了家人们大量的支持及帮助,因此得以振作起来。
对未来接管后的计划,Kusni的儿子表示,虽然雅加达中华料理餐厅颇多,但是该餐厅几道如 “黄油酱炸田鸡”、“淋汤炸饺子”等独一无二的菜品依旧无人能超越,因此他们打算以特色菜品以及质量取胜,同时计划在年轻人聚集地开设分店,以吸引更多的新顾客。
另一家位于西区有着“雅加达最老餐厅”之称的“黄辅记”,成立于1925年,以“焖饺面”以及“黄鳝料理”为特色,近百年来吸引了不少的顾客。作为第三代传人的童卓英表示,为应对疫情,餐厅决定加强其外卖质量保障,以保证客户良好的用餐体验。
老板童卓英(Tjokro Indrawirawan)认为,除了坚持采用优质食材以制作菜品外,懂得与时俱进也是让餐厅持续运营下去的关键点,他抓住了餐厅复古风的特色,并以相同的风格在雅加达首都特区开设了分店,受到了食客们的欢迎。
随着时代发展,近百年的老餐厅们也得以以新的科学技术及商业理念,将他们的美味传播至更多的地方。
(雨林编辑, 来源: 美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