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要充值的国家

专访印尼归侨建筑大师黄锡璆 家庭和学校环境奠定了他的人生道路。

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三周年(黄锡璆当时就读的任抹中华学校)

和平日报,7月10日下午,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侨博口述采访组”一行5人,前往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拜访印尼归侨黄锡璆,并以音像的形式记录其家族史、个人成长史以及他在中国医疗系统建设卓越贡献。

黄锡璆是全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顾问总设计师、梁思成奖获得者。2003年北京“非典”时期的“小汤山非典医院”就是以黄锡璆为总设计师的团队设计之作。他还曾率领团队承担北京佑安医院、地坛医院、潮白河医院等传染病医院的设计工作。
在口述过程中黄锡璆回忆道,家庭和学校环境奠定了他的人生道路。

今年1月23日,武汉城乡建设局向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发出“关于支持武汉建设医疗救治区的函”,恳请提供小汤山医疗点的全套设计图纸。黄锡璆迅速组织召开协调会议,带领团队对设计图纸进行修订,并于一小时后送达修订过的全套图纸,并与武汉中信设计院建立直通联系通道,24小时为中心设计院提供技术咨询和建议。年近八旬的他还第一时间向组织递交请战书,表达随时愿意赶赴一线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决心。

随着疫情的蔓延发展,求助函和委托书纷涌而来,黄锡璆愈发忙碌。在复工复产后大部分员工都采取远程、轮岗等办公方式时,年近八旬的他依然坚持每天赶到单位论证、审核项目设计方案,编制应急医疗设施建设指导原则和设计标准,把数十年经验和心血倾注在图纸和文字中。

黄锡璆1941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任抹县(Jember),父母都是从广东梅县来的第一代移民,热爱祖国。父亲黄实华是任抹侨领,热心公益事业。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极大地鼓舞了海外侨胞,他们开展各种形式的国庆节庆祝活动,学校也是活动中心之一,充满爱国、团结、向上的正气,当地华侨华人纷纷盼望祖国欣欣向荣。当时广为流传的口号是“回祖国去学习本领,参加祖国建设”,许多年轻人内心都向往回到祖国。

早在1951年,黄锡璆的大哥大姐和他五叔的孩子们就率先回到祖国,二姐和堂姐随后于1955年回国。1957年,正念高二的黄锡璆在本人要求和父母支持下,和其他兄弟姐妹以及同学们一起乘坐大名鼎鼎的“芝万宜”号客轮回到祖国,在华侨补校学习两个月后插班进入南京五中学习。
当时国内物资贫乏生活艰苦,和原来在印尼的生活条件相比有一定落差,可是同学们都毅然坚持下来,克服困难学习本领。1959年黄锡璆通过高考,如愿就读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并于196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从此迈向献身祖国建筑事业道路。在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原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院),他一干就是一辈子。他常坚持要求到艰苦的一线参与工厂车间、民用建筑、办公楼、医院的设计。
在深入了解基层情况后,他选择专攻医疗建筑。为了学习先进的技术,他于1984年在比利时卢汶大学工学部人居研究中心留学,并获建筑学(医院建筑规划设计)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个专门研究医疗建筑的留学博士。黄锡璆带领团队边实践边研究,将国外先进的理念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始终坚持医院在设计上不能搞形式主义,对病人有利是他的设计原则。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期间,很多印尼网友看到黄锡璆事迹的报道后纷纷在网上留言,钦佩他勇于担当的精神,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有年轻人表示要向黄老学习,做一个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对此,黄锡璆也寄语年轻人:“希望印尼的青年朋友们能够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努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我还希望青年朋友们能够努力推动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继续发展。”

黄锡璆说,回国后他得到祖国的关心和培养进入大学,改革开放后又得到了公派留学到比利时学习的机会,之后赶上我国高速发展时期,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为中国人民建造自己的现代化医院,改善中国人民的就医环境是他毕生追求的梦想。(雨林编辑, 来源:中国侨联)